欢迎访问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党群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支部党旗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文学教研室党支部:讲好中国故事 促进文明互鉴

发布时间:2020-10-26 12:46:04浏览次数:0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文学教研室党支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支部全体党员坚持立德树人,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学互鉴。

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促进学科建设

支部把党建工作和业务提升结合在一起,明确以教授汉语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为使命,将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结合文学专业讲述《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组织到红崖书院参观学习,带领留学生赴山东曲阜孔庙进行研学,请海外访学任教归来的老师围绕海外汉语教学等话题做专题报告,学校教学技能大赛期间一次次组织听课评课……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党员及所有教师围绕业务技能的提高、汉语教学及管理、留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文化交流及双语课程规划所进行的广泛深入研讨,进一步推进了留学生汉语教学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建设。

人人建言出力,支部上下一心,共同担负起在新时代新要求下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这种良好氛围的形成正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学习结合为一体的实效所在。

传播中华文化,助力文明互鉴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无论面对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肩负着一份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传播什么样的中华文化与如何传播这种文化,是重要的课题。除了专设的文化课程外,留学生语言课以及大量的文化体验活动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支部党员老师们认为应当在这些课程与活动中加强思政意识,使其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学术性,将专业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中外学生在切身感受和体会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文化交流互鉴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接纳是我们自身文化自信的充分体现。

支部参与组织中外学生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加强对中外学生的国情教育及文化认知教育。“交流·文明·互鉴”系列主题活动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结合学院实际打造的“互学互鉴”活动平台以拓展中外学生的国际视野,支部党员教师都踊跃参加,通过深化中外青年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筑造起了多元文化融合的“连心桥”,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开展了“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留学生征文大赛,鼓励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来华留学经历,畅谈在华留学感受。启动实施“语伴计划”,140余名中外学生组成一对一学习交流“语伴”,在多文化融合中提升语言实践的能力、增进跨越国别的友谊。中外学生通过举办认知中国沙龙、编排校园情景剧、排练中文合唱歌曲、开展汉语辩论培训、共赴校外文化实践基地开展文化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升了对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的兴趣。

树立党员标兵,加强思想引导

支部的校级卓越教师仇海平在教学质量和方法上的不断突破,带动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2018年4月6日,仇海平老师带领25名留学生登上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一曲《哎哟,关雎》赢得好评如潮。国家汉办、新浪一周综艺、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河北青年报、石家庄日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这也是支部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一份出色的成果汇报。支部对仇海平老师教书育人的事迹予以宣传,号召所有老师向他学习。支部还以优秀共产党员刘静老师和优秀共青团员王炳章同学为学习榜样,加强对师生的思想引导。树立党员标兵,用身边人身边事,在教师中树立先锋形象,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支部在师生中的凝聚力。

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支部党员老师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中。寒假期间,刘玉颖、王俊杰主动请缨到留学生楼值班,为封闭管理的留学生测量体温,协助采购日常用品,协助对公寓进行每日消毒。响应师大校友基金会号召,支部共有20人次参加爱心捐赠。退休党员崔福建老师从加拿大购买数千只口罩无偿捐赠给新校区公寓。支部在抗疫工作中积极主动,为学校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学教研室党支部简介:共有党员10名,王俊杰任党支部书记,刘玉颖任组织委员,高文霞任宣传委员。支部基本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狠抓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层次。坚持“三全育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党总支   党委组织部   党委宣传部   机关党委)